close

  今年10月,春華鎮金鼎山村龍顧組互助會的會員們正在清除路邊雜草,並插上寫有“多笑臉,少煩惱;多愛心,少爭吵”字樣的牌子。(資料照片)康子弘 攝
  本報記者 彭彭
  11月,初冬的春華鎮金鼎山村,一座嶄新別緻的院落,正在進行著完工前的最後粉刷。
  這座名為“樂和大院”的新院落,從設想、設計到出資、修建,由全體村民共同完成。它將成為龍顧組村民議事、娛樂和舉辦公共事務的主要場所。
  2013年6月,長沙縣引進公益組織北京地球村的樂和理念,在5個示範村開展並實施了“樂和鄉村”示範村建設項目。一年多過去,五個試點村在這場創新鄉村治理的社會實驗中,特別是在構建村民和諧關係、修複基層組織、治理村社公共事務、調解村民各類糾紛、複蘇鄉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這對我省乃至全國探索鄉村治理創新方式方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型鄰裡關係,無疑都具有借鑒意義。
  因地制宜,建立鄉村群眾組織
  “樂和鄉村”示範村建設項目首批確定了5個示範村:開慧鎮葛家山村、金井鎮惠農村、春華鎮金鼎山村、白沙鎮雙沖村、福臨鎮金坑橋村。
  五個示範村,116個村民小組,由於各村甚至各組情況都不同,在現實操作中,需要樂和社工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樂和鄉村的建設。
  金井鎮惠農村留守兒童多,駐村社工就以孩子作為切入點,聯繫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來為孩子們開設公益夏令營;福臨鎮金坑橋村開展了樂和鄉村動員大會,在村支兩委的支持下,推進樂和生態循環農場的建設,走了一條“樂和鄉村”與“美麗鄉村”相結合的發展新路;春華鎮金鼎山村在鄉村環境治理方面形成了“樂和鄉約”,引導和約束村民共同維護鄉村環境。
  67歲的老村支書王松高,最近一段時期天天在“樂和大院”的建築工地監工。原本打打牌、種種菜的他,如今有了一個新身份——金鼎山村龍顧組互助會會長。
  樂和互助會是基於村民小組的互助型、服務性、公益性群眾組織,其骨幹是村民中的樂和代表,經由推舉和選舉結合而產生,不拿薪資報酬,屬於志願者。
  值得註意的是,互助會成立不是自上而下的推動,而是自下而上的推進。金鼎山村社工黃爍說,每個村民小組成立互助會之前,社工要走訪每家每戶,宣講“樂和”理念,瞭解村民意願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在村民中找到和發現村民自己的帶頭人。這些帶頭人就像“蝴蝶效應”里的那隻蝴蝶,雖然只是人數很少的幾個人,但當他們參與進來後,卻會帶來鄉村建設的顯著進步。
  金鼎山村全新組推選了三位受人尊敬的老者擔當互助會顧問,互助會開會時,大家都願意聽取三位老人的意見。顧問之一、70多歲的黃枚松老人說,“以前大家眼中都只看到自己家的那點小利益,互助會成立之後,意見有了地方說,唱反調的少了,聽道理的多了,以前做不成的事情現在能做成了。”
  三事分流,找回互幫互助感覺
  長沙縣的樂和治理試點主要在農村展開,但與城市社區擁有一個共同的矛盾內核——眾口難調。
  金井鎮惠農村樓利坡組有一條相當“獨特”的水渠,就是該組樂和互助會為減少矛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實實在在的成果。短短620米的水渠,充分考慮了耐用環保和沿途村民們的實際需求,既沒有菜田被淹沒,也沒有樹木因工程被隨意砍伐,還在經常被人踩踏的部位安裝了水管橋。如果按照之前的慣常做法,將工程承包給外來施工隊,村民的參與性不足,結果很可能是村民的“不理解、不關心、不滿意、不配合”。
  這是“樂和治理”核心理念“三事分流”——“大事政府辦,小事村社辦,私事自己辦”在五個示範村的小小縮影。
  以前,村內出現民事糾紛,村民們一般都會直接找村支兩委來進行調解和解決。由於鄉村事務並不能單純依靠“理”來調解,必須“情理兼備”,而村幹部人手有限,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瞭解村民之間的各種“情理糾結”,很多糾紛矛盾未能得到及時處理,事情越鬧越大,並造成了村民與村支兩委的矛盾。
  互助會成立後,村民們在依靠村支兩委之外又有了一個強有力的自我管理組織。當通過“三事分流”,將部分村社內部的事務交由互助會和村民自行處置時,互助會就成了一個可以“講道理、說情義”的平臺。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村社內部的很多利益糾紛,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調停與和解。
  金鼎山村支部書記李建新說,“互助會凝聚了人心,為基層幹部減了壓。大家重新找回了‘互幫互助’的感覺。”
  自發自覺,喚醒沉睡的鄉村文明
  “與其說是我們在幫助村民建設鄉村,不如說我們在向村民學習。他們成立了互助會,實現了自己的事自己管,並且還有了非常充分的公共意識,能夠想到蓋一個公共活動場所,並自願出資出勞。這就是中國鄉村延綿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參觀了龍顧組的“樂和大院”,聽完互助會代表對樂和大院的使用設想後,樂和治理之道的創始人廖曉義說。
  互助會成立之後,樂和代表們經常開會商議村社事務,從環境治理到統一抗旱,從綠化管理到冬修水利建設,從路邊綠化到村民文娛活動的組織,用一位村民的話說就是,“忽然一下,村裡的事務都變得和自己有關了,需要自己去關心和處理,大家就像是一家人。”
  互助會的成立給金鼎山村和其他4個示範村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北京地球村項目志願者劉芳在一篇調研報告中寫道:這些改變所驗證的不僅是樂和治理是一套可以實踐操作的鄉村建設模式,更說明瞭數千年形成的“向上之心強,相與之情厚”的鄉村文明並沒有衰敗,只是沉睡了。
  今年5月,長沙縣又啟動了20個村(社區)為第二批“樂和鄉村”示範點,目前在25個試點(社區)已總共發動成立村民互助會86個,發展樂和代表625名。無論是長沙縣委、縣政府,還是參與其中的各示範村村民,樂和治理都是一場社會實驗,一場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鄉村實驗。  (原標題:鄉村治理新氣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j93yjam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